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是200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由市政府举办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学校2012年通过省四星级职业学校评估,同时荣获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称号。学校坐落于湖滨新区学成路6号,占地420亩,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校园功能分区明确,设备完善,设施齐全。学校开设护理、助产、药学、农村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保健等专业,有五年高职、“4+2”分段培养、普通中专三个学历层次。学校校训“弘德弘医、笃知笃行”,以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医学专业特色,办学成果显著,在宿迁及周边地区声誉良好。
(二)学生情况
2018年,学校在校生人数3231人,比上年度增加37人;招生人数720人,毕业生人数595人。
年级 专业 | 高职 护理 | 高职 助产 | 中职护理 | 护理 4+2 | 中职 助产 | 助产 4+2 | 农村医学 四年制 | 农村医学 三年制 | 药剂 | 药剂 3+3 | 康复 技术 | 中医康 复保健 | 合计 | 巩固率 (%) |
一年级(2018) | 135 | 51 | 55 | 93 | 0 | 64 | 254 | 16 | 0 | 40 | 8 | 4 | 720 | |
二年级(2017) | 79 | 40 | 112 | 56 | 45 | 30 | 417 | 34 | 35 | 40 | 22 | 0 | 910 | 99.1 |
三年级(2016) | 144 | 0 | 153 | 67 | 65 | 30 | 210 | 54 | 45 | 23 | 21 | 0 | 812 | 97.2 |
四年级(2015) | 139 | 0 | 340 | 50 | 98 | 0 | 99 | 0 | 0 | 0 | 0 | 0 | 726 | 98.6 |
五年级(2014) | 63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63 | 100 |
合计 | 560 | 91 | 660 | 266 | 208 | 124 | 980 | 104 | 80 | 103 | 51 | 4 | 3231 | 98.7 |
(三)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00人,生师比为25:1,“双师型”教师59人,占专任教师的59%,兼职教师5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2%,其中高级职称占兼职教师的55%以上。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00%、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9%。
(四)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护理、药学、助产、农村医学、基础实验中心等5个实验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丰富,建成信息化教学网络。学校拥有纸质图书26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2册;实验(实训)基地满足所开专业需求。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2209.9万元,生均设备值6839元。其中护理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训基地,能满足420名学生护理实景式操作练习。
二、学校党建
(一)健全党建工作管理机制情况。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并落实《宿迁卫校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党委领导班子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委议事制度》、《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实施方案》、《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宿迁卫校党委“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学校党建工作机制,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各支部具体负责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推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校党委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积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不断推进“文明单位”建设。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扎实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加强党组织建设情况。学校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总数61人。校党委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高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固定学习日”活动。积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使基层支部真正成为教职工干事创业的领导核心和联系纽带。
(四)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情况。校党委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党建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理论武装先行,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树立清风正气,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得到贯彻和落实。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抓紧抓实,着力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的教职工队伍,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
三、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足开齐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有针对性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优秀技能人才。2018年我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100%、专业技能合格率93.5%、体质测评合格率98.7%。
(二)在校体验。学校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全面实施“四自管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对理论学习的满意度为93.8%;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4.70%;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4.6%,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7.4%,生活满意度为95.4%,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5%,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为93.6%。
(三)资助情况。学校完全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做好免学费和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公正、有序、及时,奖助学金都是通过学生中职资助卡发放的。学校实行勤工俭学政策,经过个人申请、班主任审核、学工处把关,向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学校资助工作连续几年被市教育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评为先进单位。
表: 2018年奖助学金简表
时间 | 项目 | 总人数 | 高职人数 | 金额 (万元) | 中职 人数 | 金额 (万元) | 总计金额(万元) |
2018年春季 | 奖学金 | 222 | 58 | 1.46 | 164 | 4.34 | 5.8 |
中职助学金 | 853 | 43 | 4.3 | 810 | 81 | 85.3 | |
高职助学金 | 10 | 10 | 1.5 | 0 | 0 | 1.5 | |
2018年秋季 | 奖学金 | 0 | 0 | 0 | 0 | 0 | 0 |
高职励志 奖学金 | 3 | 3 | 1.5 | 0 | 0 | 1.5 | |
高职助学金 | 34 | 34 | 5.1 | 0 | 0 | 5.1 | |
中职助学金 | 835 | 49 | 4.9 | 786 | 78.6 | 83.5 |
(四)就业质量。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44 %,对口就业率为90.25%,初次起薪在2200元以上,升入高等教育比例为18.66%。
(五)职业发展。学校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目标,依据省人才培养方案来制订学校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及成长规律,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医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医学生素养的培养体系,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根据医学专业的人才需要设置课程,通过课程中的项目任务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一门课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一个知识点的设计,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能力,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参照医疗卫生单位,主要是医院的要求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化校院协同育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四、质量保证
(一)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学校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基础建设。2018年,学校投入150万元的智慧校园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并积极规划智慧校园二期建设。学校积极创建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省评有条件通过,目前正在积极整改中。学校护理实训中心通过省现代化实训基地网评。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学校自2014年起招收现代中高职分段培养学生。至2018年,我校共招收分段培养学生606人。2018年,学校招收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呼吸治疗技术专业15人,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段培养学生30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专业40人,药学专业40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40人,助产专业40人。通过中高职分段培养,给我校的中职学生提供了直接就读大专的机会。
(三)专业动态调整。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医院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并根据调研成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将三创教育和技能大赛的成果融入校本教材。
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已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等院校联合举办中高职衔接“4+2”、“3+3”分段培养,毕业时取得全日制大专学历。
(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根据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区和学校实际,开发相关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滚动修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管理制度,报请相关管理机构批准后组织实施。学校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德育课、文化课等相关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为4:6。通过教学分析,确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和校本教材,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智慧校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学校在2018年省护理技能大赛获得教师组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4个,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2018年,学校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71%,省学测考试中,公共基础课合格率99.72%。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建成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1个,临床技能实训基地(国家医考基地)1个。组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药学实验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1个,网评通过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学校搭建校院合作平台,拥有4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临床实习、专业师资培训等需求。
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充分利用名师、网络资源,不断开发教学资源,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优秀课件、教学设计、电子教学案例、教学图片,上传校园网共享;建设试题库,实行联办校统考,校内教考分离。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选用教材。校本教材使用开发通过集体讨论,对照标准,组织力量进行编写,对新教材进行质量追踪调查,收集教师、学生评价信息,作为该教材今后修订、出版、评优的重要参考。
(五)教师培养培训。学校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且成效显著,现有校级名师工作室3个,充分发挥了名师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年轻教师的成长也起到了指导、示范、培养的作用。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校级交流培训等方式,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2018年度按照师资培训计划,安排了16人参加省级培训、27人次参加市级培训,校本培训每周四下午举行,每年参加培训人次达1000人次以上。本年度,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课堂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程比赛等省市校赛,荣获省赛三等奖,市赛二等奖、三等奖。学校鼓励教师学历提升,每学期安排“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学校邀请合作医院临床专家及带教医护人员参与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和滚动修订。2018年8月中旬完成了中职、高职及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等全部现有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及时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按上级部门要求组织校内教研室积极参与省市关于医药卫生大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及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建设工作。继2017年后,在2018年度省培中我校分管校长第二次参与教诊改工作专题培训会议,深入学习教诊改工作理念,按照省厅要求和宿迁市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执行方案,积极全面开展教诊改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按照省学测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成立以分管校长为主要领导、教研室为骨干力量的学业水平测试领导小组,加强学生应考管理,2018年我校文化课合格率100%,专业基础课合格率95%。围绕专业技能抽测工作,积极筹建技能测试基地。
五、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学校成立了宿迁卫校附属宿城区人民医院,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校院合作协议,开展教学研究,同时还有43家教学实习医院,其中三级以上医院13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30家,能满足全体学生校外教学和实习需要。
(二)学生实习实训。2017年度共安排药学实习30人,农村医学实习99人,中职助产实习104人。2018年度共安排药学实习36人,康复实习12人,农村医学专业实习149人,中职助产实习97人,中职护理实习382人,高职护理实习63人。实习过程中我校实习生均能够尽职尽责,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各实习医院对我校实习生给予高度评价。
(三)集团化办学。学校与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开展现代职业体系中高职分段培养合作,实现中高职衔接,提升学生学历。
六、信息化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我校从2016开始推进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先后改建学校中心机房,建成60平方标准化机房。2017年,学校开始启动智慧校园一期采购项目,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硬件系统,同时布署安装智慧化校园系统,其中包含办公OA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学籍、班主任、宿舍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建立了学生操行考核系统和班级德育考核系统,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做到随时采集随时记。,学生个人用个人学号也可以登陆学校信息门户,查看通知公告信息,以及个人操行测评成绩。
七、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实验实践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2018年,学校在省护理技能大赛获得教师组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获得学生组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
(二)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努力为临床医务人员提高学历和乡村医生技能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学校目前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开展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专业的本、专科层次的成人教育,现有在籍生2700余人。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被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评为优秀校外教学点。2018年,学校先后承办宿迁市乡村医生初级急救知识培训、乡村医生常见病诊疗知识培训、乡村医生理论知识培训,累计培训2333人,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乡村医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学校校团委多次组织师生志愿者参与我市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次到湖滨新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积极弘扬和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三)对口支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学校负责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王营村“一对一”包户扶贫工作。2018年,学校班子成员入村调研帮扶工作6次,累次投入帮扶资金共计7.7万元。在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目前已实现37户脱贫,其中2018年实现12户脱贫,11户人均增收500元的预期目标。
八、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保障。学校是事业差额拨款单位。市财政承担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0%,本年度教职工工资支出2111.86万元。市财政拨付学校生均经费3200元/人,其中免学费2200元/人,生均办公经费1000元/人。学校每年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确保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稳中有升,每年的资金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政策措施。学校2014年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以来,已经开设五年高职护理、助产专业,与多家院校举行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使中专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大专学历教育。目前,学校正在向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开设五年制药学专业,并积极创建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卫生分院,获得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学校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层次等有效举措,积极落实办学自主权和教师编制等政策和制度。学校先后出台《宿迁卫校白求恩知识竞赛奖励方案》、《宿迁卫校教职工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宿迁卫校教职工职称晋升考核量化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操作比赛,并根据结果对获奖选手进行公开的表彰,以此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为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
九、特色创新
(一)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在2018年的省职业护理技能大赛的中,学校马菊阳老师荣获教师组一等奖,侍雪琴老师获三等奖;魏思倩同学获学生组二等奖,郑龙珠、王源源、 王丁妮、 曹宇四名同学获三等奖。我校参赛选手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在护理技能大赛的理论知识竞赛部分,我校学生组均分19.35分,教师组均分19.68分,均为全省第一!
(二)德育养成出成果。2018年,在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2017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320名中职生被授予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其中江苏省12名,我校15级高职护理班张梦云同学获此殊荣,也是宿迁地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
十、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队伍总体还很年轻,在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功和学生管理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名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偏低。二是学校建设发展经费不足,目前我校的财政拨款方式为差额拨款。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难以起到推动作用,使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二)对策与措施
一是采取医生兼职教师的做法,将市内医院职称、专业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医护人员聘请做兼职教师,有效解决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保障学校建设发展经费需要。学校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加快学校建设步伐。三是寻求对口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援,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四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强化校园文化的规划意识和共建意识,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